一半房價在買樓梯? 北市新案公設比竟破60%

3614 閱讀

圖/都會區開發逐漸飽和,尤其缺乏大型素地的台北市更讓建商「有地就推」。

【陳珈汶/採訪報導】全台預售屋愈蓋愈小、公設比愈來愈高,室內面積因此大大縮水。而近年大樓公設比超過30%已相當普及。591新建案統計,發現全台公設比超過50%以上的建案共有5筆,其中位於北市精華區的一案甚至超過60%,面積僅20坪左右,也反映出都會區逐漸開發飽和,不僅建商只能「有地就蓋」,消費者購屋預算更有超過一半是花在公設上,相當驚人。

|都會區開發飽和 建商有地就推

根據觀察,除了法規規定應有的公設占比外,不少是為了更吸引消費者而規劃的多元公設而讓占比更高,公設比平均在31%相當常見。對此591新建案進一步統計全台公設比50%(含)以上的個案,發現一共有5件、均位於都會區中;其中最高竟有64%,不僅如此,這5案的基地面積也都不大,其中2案面積甚至不到百坪,扣掉公設比後的實際可居住面積令人驚嘆。

位於北市大安區的「沃和」,基地僅20.87坪為最小,規劃6層共6戶的15坪套房,但公設比高達64%,換算下來室內坪數不到6坪,被稱為「牙籤屋」;該案每坪開價135.2~140.5萬元,等於花2千萬只買到比一個停車格大一點的居住空間。不過基地鄰近捷運信義安和站,又是明星校學區,就看重視學區的購屋族或投資客是否買單。

基地同樣不到百坪的還有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河成心湛」,今年4月剛開案,不僅鄰近捷運站、新莊體育場,也為老字號國中小的學區;該案為建商跟營造合建,基地面積53.14坪,規劃6層、共10戶的2房房型,公設比50.6%,公設僅有信箱及曬被區,換算下來每戶室內空間不到9坪,雖然總價不到2000萬元,但單價卻有80萬元左右,高於周邊新案約69萬左右的開價;開案至今,平均周來人也僅維持在10組左右、不甚熱絡。

|央行限貸 投資客銷聲匿跡

而公設比50%(含)以上的其他三案都在台中,位於台中四期重劃區,西屯區的「品創Rich One-紐約館」及北屯區的「品創Rich One-東京館」,均瞄準捷運周邊租屋需求,主打只要一卡皮箱即可入住的「旅店式套房」,及提升居住品質的公設,包含接待大廳、交誼廳、mini bar等,公設比高達51%、50%;兩案基地都不到150坪,規劃每戶雙套房,換算下來,單間套房室內面積約5~6坪。雖鄰近捷運又有機能,成交價也在該區行情範圍,但2023年開賣至今、已賣出5成的這兩案,近期周來人僅個位數。

另外,位於北區的「梧桐蒔穗」,基地面積141.57坪,規劃12~33坪、1~3房的套房格局,公設比51%,包含接待大廳、中庭花園、交誼廳、健身房等,以12坪房型來看,實際居住空間不到6坪;自2022年底開案至今,雖已售出4成,但近期周來人不多。這類型總價含全室內裝潢、家具、家電等的建案,主打投資客群,不過自從第二戶限貸再限縮後,主力投資客群數量銳減,買氣因此出現僵局

放眼全台預售屋逐漸走向小宅的趨勢,尤以開發漸趨飽和的都會區最為明顯,如台北市,面對大型素地稀缺,不少建商在獵到有生活及交通機能的小型基地,也呈現再小都推的情況,造就不少迷你基地建案。在扣除法規必要的公設比後,通常能居住的實際坪數又更限縮,雖有不少建案轉向主打多元化公社以提升居住品質做為賣點,主打投資客或單身族,但自去年第七波打炒房實施後房市瞬冷,尤其第二戶限貸成數再下修也讓投資客紛紛下車,讓這些較偏向投資客群的高公設比建案門可羅雀。

注:文中所涉坪數,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規劃坪數。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以銷售中心實際情況為準。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凡註明“591編輯部”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591房屋交易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591讚同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