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屋也老 政府擬推高齡社宅加速都更
圖/內政部擬在雙北市打造多處50戶以內小而美的「高齡社宅」。
台灣老屋多,居住者大多也是老人家。根據統計,北市房產有75%是掌握在逾65歲長者手中,但有房卻不見得有錢改善居住品質,針對這種老人住老宅的「雙老族」,內政部擬在雙北市打造多處50戶以內小而美的「高齡社宅」,公設將著重在醫療、一站式購物、互動的開放空間為主。
|類似高齡版「中繼住宅」 公設著重醫療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內政部指出,雙北市有許多4、5層樓的老公寓建築,僅有1對老夫妻居住,且比率逐年攀升,這樣的老房若沒有電梯輔助,連出門都變得困難,但在當地的有房族卻不見得有錢能夠整修改善住宅品質,也不利都市更新、危老推動。
針對這類老人住老宅的「雙老族」,內政部擬從340處適合開發社宅的用地中,挑選老舊社區附近的社宅用地,興建50戶以內的「高齡社宅」,協助長者搬出不方便的老公寓,再進一步整合都更,類似高齡版的「中繼住宅」,等重建完成再搬回去,至於無房產的高齡者,則可透過租金補貼或社福系統提供協助。
有別於過往推動的社宅主要以購屋能力不足的單身族或小家庭為主,公共設施偏向托育及育兒設施,「高齡社宅」的公設將著重在醫療、一站式購物、互動的開放空間為主。
|75歲以上長輩 搬家負擔恐太沉重
對於內政部的住宅方案,前北市副市長、清大科管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認為,高齡者可概分為65~75歲的「初老族」、75~85歲「中老族」及85歲以上的「老老族」;初老族對搬家不那麼排斥,但若是中老族及老老族,搬家的負擔恐太沉重,建議提供老屋整建維護或協助加裝上下樓梯輔助系統等更多元的選擇,而非只有搬家單一選項。
此外,要提供各種設施優良的老人社宅,就必須要有規模經濟,要在老人原本生活圈興建就有困難,這就會如同政府興建「養老村」方式,遠離原來生活圈,聚集多數老人固然好照顧管理,但是否未來能夠再搬回原住宅,甚至影響「中繼住宅」的流動率,值得考慮。
房仲業者則認為,中繼宅概念與都更租金補貼的概念類似,除可先提升老人的居住與生活品質,同時也要加快都更速度,不然一些年紀大的屋主沒看到都更後的新屋,就先往生離開,難免有些遺憾。
注:文中所涉坪數,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規劃坪數。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以銷售中心實際情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