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特貿三」2度流標 專家曝關鍵原因

2412 閱讀

圖/高雄亞洲亞灣區的「特貿三」2度招商後再度流標。翻攝自高市府都發局官網

位於高雄亞洲亞灣區的「特貿三」2度招商後再度流標,商仲人士指出,土地面積太大、權利金太高及開發目標不明確,是不受投資者青睞的三大原因,高市府與台電未來將檢討並重新擬定招商條件。

|權利金底價96億 無人投標

「特貿三」佔地5.3公頃(16,062坪),分有南、北兩塊基地,坐落於85大樓、高雄展覽館、市立總圖書館、中鋼總部大樓之間,堪稱高雄史上最大規模的都更案,也是多功能經貿園區,少數可興建住宅的土地。所有權則為台電,不過在土地開發負擔後,市府可取得土地回饋,持有基地的 39.3%,台電則占60.7%。

該案曾在2018年6月首次公告招商,最後流標收場,2019年9月再度公告招商,期間雖有11家業者領標,包括有壽險、大型開發商、在地建商等,業者詢問度高,預估民間投資金額上看265 億元以上,不過,截至今年2/10決標,仍舊未獲投資者青睞、零投標,最後流標收場。

根據高雄市都發局規劃,「特貿三」北基地約 9387 坪,權利金約23.9億元,存續期間為70年;南基地約6675坪,權利金為72.1億元,合計權利金達96億元。高雄都發局表示,將持續與台電溝通更改開發條件,並聽取業界的意見,擇期再進行招商事宜。

|亞灣產業定位不明 使投資人望之卻步

針對流標原因,根據「鉅亨網」報導,商仲人士認為,亞洲新灣區推出的地上權案通常為大面積,導致權利金過高,若非是大型跨國企業,國內一般中小型業者考量投資效益及風險評估後,根本負擔不起。

此外,亞灣的產業定位不明,未來經濟效益恐不如預期,也是投資人望之卻步的一大原因。亞灣起初規劃作為創新科技的園區,之後又改走發展觀光休閒產業路線,2020年政府又擬定打造成國際金融產業聚落,並發展為體感科技及新南向基地,再加上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皆抱持審慎觀望的態度。

注:文中所涉坪數,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規劃坪數。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以銷售中心實際情況為準。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凡註明“591編輯部”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591房屋交易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591讚同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