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兩面刃 學者:對房貸族只是「苟延殘喘」
圖/學者認為,低利對於有壓力的房貸族來說只是「苟延殘喘」。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央行採取降息的寬鬆政策,央行、政院紛紛宣布降息1碼,針對當前低利環境,學者認為,低利對於有壓力的房貸族來說只是「苟延殘喘」,呼籲央行應認真考量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區分自住者和非自住者,給予不同的貸款條件。
|民眾應提早調整債務比例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瑞普萊坊市場研究暨顧問部總監黃舒衛表示,雖然低利能圓買房的夢,但勢必要多付出利息給銀行,這可能是高房價時代下,購屋者的無奈。另一個角度看,貨幣寬鬆會助長信用膨脹,也因此除貸款年期加長之外,寬限期、公司貸、信貸,甚至超貸等各項助燃工具都會應運而生。
而這些資金過剩的現象,固然是持續拱高房價的助力,然而一旦遇上黑天鵝,恐怕就會複製次貸風暴衍生的金融海嘯。現在歐美失業潮湧現,台灣無薪假的危機也如不定時炸彈一樣隨侍在側。建議民眾應該量力而為,提早調整債務比例,以降低衝擊。
|央行應認真考量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
另外,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資料顯示,若以去年第3季新增房貸利率1.8%與2008年第1季3.31%比較,已經幾近減半,但還款期限卻反而拉長,由18.17年拉長至22年,成長4年,主因是高房價所帶來的影響。
清華大學科管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分析,所得低、房價高是導致還款期限拉長的主因,但在複利效果之下,整體還款的金額反而越來愈多。在疫情衝擊下,即便央行選擇降息,但對於這些有壓力的房貸族來說只是「苟延殘喘」,整體問題並沒有解決,最重要的還是要讓所得提高,房價回到正常合理水準。
面對此矛盾困境,張金鶚呼籲央行應認真考量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區分自住者和非自住者,給予不同的貸款條件,提高非自住者的貸款利率,減少其貸款成數,長期如此才能讓房價合理下滑,幫助想要新購屋的年輕自住者,然後透過資產重估,才能真正幫助已購屋自住者的貸款負擔能力。
注:文中所涉坪數,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規劃坪數。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以銷售中心實際情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