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高齡化 兩代宅、單身宅漸崛起
圖/台灣家庭結構仍以夫婦與未婚子女的核心家庭最多,但近10年家戶規模逐漸縮小。
現代人少子化、高齡化現象越來越普遍,也連帶影響著居住結構的改變。中研院學者楊文山指出,台灣家庭結構仍以夫婦與未婚子女的核心家庭最多,但近10年家戶規模逐漸縮小,而兩代家庭5年間呈增長趨勢,且隨老年人口教育程度提升,老年家戶也越來越注重個人隱私,而台灣單身戶的比例也相當高,單身的住宅需求將形成一股浪潮,使兩代宅與單身宅越發常見。
|不宜再過度擴張都計區 應重視居住品質
根據《工商日報》報導,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指出,台灣家庭結構仍以夫婦與未婚子女的核心家庭最多,但近十年家戶規模逐漸縮小,而夫婦、單親、隔代等相對缺乏照護人力的家庭型態大幅增加,兩代家庭5年間呈增長趨勢,三代以上大家庭型態逐漸式微,且隨老年人口教育程度提升,老年家戶也越來越注重個人隱私。在平衡生活隱私與親人照顧之下,兩代之間最理想的居住安排將是「一碗湯的距離」,不會過熱也不會過冷。
以全球趨勢來看,楊文山表示,10年內全球獨居人口增加了33%,台灣單身戶的比例也相當高,單身的住宅需求將形成一股浪潮;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彭建文也表示,人口的減少與高齡化對於住宅需求將產生量變與質變。未來住宅的消費性需求勢必減少,而市郊的衰頹又會比市區來的明顯,因此不應該再過度擴張都市計劃區,政策也應該由鼓勵擁屋轉向提升居住品質。
面對高齡化的社會來襲,彭建文建議,政府應積極調整移民與外勞政策,而高齡化社會就更需要電梯設備、無障礙設施與強化日常生活照料等,國內高齡者住安養機構意願偏低,在家老化是種趨勢,青銀共居也值得推廣。成大建築學系博士沈孟穎也指出,過去因深受「效率住宅生產模式」影響,導致台灣住宅設計過於標準化而與人們實質生活需求相去甚遠。因此未來住宅的空間規劃,除考慮家庭人口容納之空間大小外,格局的安排應該從家庭的生活方式與社會需求出發。
注:文中所涉坪數,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規劃坪數。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以銷售中心實際情況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