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預售屋要小心! 內政部揭5大陷阱

26087 閱讀

房屋買賣糾紛多,為了保障民眾購屋權益,地方政府每年都會查核業者是否符合《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規範。對此,內政部整理預售屋契約中常見5大缺失,包括「通知交屋期限」、「房地標示及停車位規格」、「驗收」、「保固期限及範圍」及「房地面積誤差及其價款找補」等,若建商提供的契約違反規定,民眾可要求改正,或向主管機關檢舉,以保障自身權益。

|賣方交屋延遲 利息應為日息萬分之5

內政部指出,在「通知交屋期限」方面,依定型化契約規定,賣方應於交屋前完成修繕,且賣方延遲利息為日息萬分之5。但過去在查核時,曾發現業者擅自將「交屋前」的修繕義務,變更為「交屋後」的保固責任,及降低賣方遲延交屋利息數額為萬分之2,以減輕自身交屋及違約的責任。

在「房地標示及停車位規格」方面,依規定應列明停車位長、寬、高、含車道及其他必要空間面積。但查核時發現,業者提供的契約,未列明高度及停車空間面積占共有部分總面積之比例,容易引發相關紛爭。

另外,「驗收」方面也常出現糾紛,照規定,自來水、電力管線費及瓦斯內管等相關費用均應由賣方負擔,且交屋保留款應為房地總價5%。但查核時發現,常有業者將瓦斯內管等管線費用轉嫁由消費者負擔,或將總價5%的交屋保留款,降低額度為5萬元。

圖/內政部整理預售屋契約中常見5大缺失,若建商提供的契約違反規定,民眾可要求改正,或向主管機關檢舉。

|房地面積誤差 不足部分賣方均應全部找補

在「保固期限及範圍」方面,房屋的保固期限應是從交屋日起算,結構部分保固15年,且除能證明可歸責於買方或不可抗力因素外,賣方均應負責。但內政部查核時發現,業者擅自減列結構保固之「項目」及縮減保固期限,或將保固期限之起算日提前至「取得使用執照日」,並限縮於「可歸責於賣方」。

此外,依規定,土地面積、主建物或房屋登記總面積如有誤差,其不足部分賣方均應全部找補,超過部分,買方只找補2%為限;誤差若超過3%,不論是超過或不足,買方均得解除契約。但查核時發現,業者將「土地」及「停車位」面積誤差,列為不予找補,或限制須於面積「不足」3%,消費者始得解約。

內政部最後提醒,若民眾發現與建商簽訂的契約條款,違反內政部公告的《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的話,民眾可以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規定,主張契約無效。同時,建議民眾應拒絕建商以「個別磋商條款」規避契約責任,訂定對消費者不利的條文,以維護自身權益。

注:文中所涉坪數,如無特殊說明,均為規劃坪數。文中出現的圖片僅供參考,以銷售中心實際情況為準。

相關推薦

免責聲明:凡註明“591編輯部”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591房屋交易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591讚同其觀點。